财政预算与服务民生
来源: [财政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18-01-22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财政预算与服务民生
去年全市收入完成得怎么样,财政资金都用在什么地方,民生支出如何进行保障?今年的收入怎么安排,财政支出重点投向哪些领域?相信各位代表、委员一定都想知道。为了便于代表、委员们更好了解和审议预算报告,财政部门专门对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预算草案进行解读。
回首2017年
据快报统计:2017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76.85亿元,比上年增加21.76亿元,增长14.0%,增幅居全省九设区市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38亿元,比上年增加9.41亿元,增长9.3%,增幅居全省九设区市第2位。
图一:2017年各设区市财政收入增幅(单位:%)
我市税收总收入143.91亿元,比上年增加24.46亿元,增长20.5%;地方级税收收入77.45亿元,比上年增加12.11亿元,增长18.5%,增幅均居全省九设区市首位。
图二:2017年各设区市税收收入增幅(单位:%)
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6.55亿元,增长11.1%,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民生支出超八成。
图三: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单位:亿元)
亮点一:支持经济发展,培育支柱财源。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巩固全面营改增改革试点成果,调整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征收项目,及时发布涉企收费清单和优惠政策清单,共减轻企业负担24.21亿元。
出台财税扶持政策,促进锂电新能源、冶金新材料、商贸流通、军民融合、生物和新医药等产业发展,安排工业、科技等专项资金合计6.15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积极争取债券资金,向上争取新增债券资金45.81亿元,置换债券资金20.96亿元,重点保障改善民生、脱贫攻坚、军民融合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支柱财源接续,推进衢宁铁路、霞浦核电、中铝铜冶炼、新能源湖西EV及数码项目、青拓实业镍铬合金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三都澳新区、宁德核电5#6#机组、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宁古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尽快开工。
亮点二:保障民生支出,补齐短板弱项。
我市民生相关的支出237.97亿元,增长17.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0.2%。
教育支出55.75亿元,增长10.3%。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普通小学、普通高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750元、950元;支持宁德师范学院二级医学院建设,促进重点学科建设和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
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30.1亿元,增长7.2%。推进医改工作,加快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医保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50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28亿元,增长18.1%。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00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30元。
住房保障支出9.78亿元,增长10.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5198套,基本建成4097套,累计配租配售2.88万套。
节能环保支出5.77亿元,增长15.0%。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污染源头监管,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
科学技术支出2.58亿元,增长41.8%。鼓励科技创新,积极争取科技补助经费5781万元,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施“三都澳人才计划”,强化人才强市战略,安排人才专项资金2亿元,吸引促进各类人才在创业创新、产业转型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4.81亿元,增长16.4%。加快第十六届省运会和第十届老健会场馆建设,积极争取备战经费补助8000万元,各项保障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2.58亿元,增长35.7%。宁德中心城区功能不断优化,闽东路中段、金漳路、福利路建成通车,人民公园、镜台山公园等园林项目加快改造,东湖核心景观区逐步完善,城市花化彩化亮化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省市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深入创建,139个“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加快建设。
交通运输支出18.09亿元,增长40.1%。衢宁铁路宁德段全线加快建设,宁德北站铁路物流中心、宁南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沙埕湾跨海公路通道工程、宁古高速吉巷枢纽互通动工建设。三都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列入交通部建设计划,港航基础设施加快完善。
亮点三:完善投入机制,推动脱贫攻坚。
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5.12亿元,重点用于造福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扶贫重点县基础设施建设等,保障扶贫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加大对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大手牵小手、一起往前走”的市内山海协作机制。
健全完善各类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明确资金补助对象、补助标准、项目申报程序以及绩效评价,加快扶贫资金拨付,确保减少资金滞留,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深入开展财政系统扶贫领域精准监督“1+X”专项督查工作,加大扶贫项目检查力度,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全面监理和竣工审计,严禁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扶贫资金。
亮点四:深化财税改革,完善财政运行。
预算公开更透明。全市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全面建立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实现政府和部门预决算信息在平台上集中公开,促进财政“阳光”运行。
预算编制更科学。启动2018—2020年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指导性和约束力,提高预算编制前瞻性和科学性。
预算绩效更规范。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绩效评价资金覆盖率,对教育等7个领域专项资金开展重点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调整的依据。
财政资金更安全。进一步加强财政对外借款资金安全管理,规范财政对外借款的清理与回收。积极落实财政资金定存专项整改工作,全市取消不合规定存资金7.41 亿元,上缴市县金库利息收入979万元。
财政支出更优化。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继续实施支出绩效管理指标考核,建立健全支出计划管理、定期通报和约谈等各项制度。加大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继续保持“三公”经费零增长,实现一般性支出压减5%。
亮点五:创新投入方式,拓展理财思路。
紧密结合社会事业补短板需要,聚焦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推动乡镇及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城市公共停车场、养老服务四个PPP工程包策划生成。
探索“肥瘦搭配、小散组合、优化捆绑”的工程包运作新模式,出台PPP政策扶持措施,通过奖补项目前期经费、健全动态监管机制、完善运营绩效评价等一系列举措,推进PPP项目落地实施。
引导企业、银行规范设立产业基金,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三都澳新区开发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
“宁德市大力推广PPP 激发投资新活力”典型经验做法获全省通报表扬。古田县农产品市场 PPP 项目作为全省第一个落地的农业领域“零突破” PPP 项目,被省财政厅通报表扬并在全省财政系统推广。
全市推介PPP项目22个,引入社会资本238.94亿元,在省政府“6.18”推介会引起强烈反响,推介项目数量和体量均居全省首位。
亮点六: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组织收入提质量。始终把组织收入放在首位,坚持“保总量”与“优增量”两手抓,积极采取措施,强化税源征管,收入质量明显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税收总收入和地方级税收收入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加快支出促进度。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有效加快支出进度,财政支出进度在全省位次比上年进位2位。
控制债务防风险。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将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严格债券资金使用管理,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宁德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落实规定抓督查。全面开展“1+X”专项督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1+X”日常监督检查,实现督查朝纵深方向拓展。
服务基层保财力。全市向上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36.83亿元,加强基层财力保障,不断将财力向困难地区倾斜。
展望2018年
2018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安排187.46亿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10.61亿元,增长6.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15.90亿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5.52亿元,增长5.0%。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25.86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20.22亿元,增长9.8%。
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民生“七有”,安排民生支出156.34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9.9%。
图四:2018年全市民生支出安排情况(单位:亿元)
教育支出预算安排48.0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3.3%。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教育补短板项目实施,支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推动基础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鼓励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教育服务;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宁德师范学院内涵式发展,提升综合实力。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26.81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3.5%。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制度;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全面实行临时救助,支持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及养老服务业发展。
住房保障支出预算安排3.50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3.9%。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和政府购买棚改服务。
医药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预算安排32.07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20.4%。继续深化医药卫生和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节能环保支出预算安排3.61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56.8%。加快补齐环境治理短板,解决影响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加快研究制定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加大对“两江三溪”等重点流域的生态补偿力度。
科学技术支出预算安排2.74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74.8%。支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进科技人才,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此外,从今年起,我市将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程,重点抓好“一个编制、一个统筹、两个压缩、两项改革”。
一个编制:全面推开2018-2020中期财政规划编制,逐步构建支出规划约束年度预算、年度预算以项目库为基础的管理架构;落实政府预算经济分类和部门预算经济分类两套科目,完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
一个统筹:加大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提高到 19%。
两个压缩:压缩“三公”经费,继续保持零增长;一般性支出压缩5%,将更多资金用于补短板、惠民生。
两项改革:税收体制领域,组织实施环境保护税改革,跟踪对接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耕地占用税等改革动态,提前制定措施,保障地方利益;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领域,加快推进市、县(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市、县(市、区)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制度。
热点名词解释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是指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于提高政府预算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更好地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实行存量调整和增量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
5.减税降费
减税降费,是指“税收减免”(如对高新技术企业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减免小微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和“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项目”(如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和新型墙体材料2项政府性基金;取消环境监测服务费、房屋转让手续费,停征委托性卫生防疫服务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等)两部分。
6.营改增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是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营改增”的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可以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降低税负。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目的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赋税,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民生支出
民生支出,是指各级财政部门用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扩大就业、义务教育投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直接涉及群众利益方面的支出。
8.民生“七有”
民生“七有”,是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9.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
10.预决算公开
预决算公开,是指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附表(政府预决算),以及经各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根据《预算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按照公开时限,将公开内容通过法定公开方式进行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这一系列行为和过程的总称。预决算公开对于保障群众对财政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基层预算管理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1.中期财政规划
中期财政规划,是指中期预算的过渡形态,是在对总体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科学预判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确定财政收支政策,做到主要财政政策相对稳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研究调整,使中期财政规划渐进过渡到真正的中期预算。
12.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预算体制,是把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成果和效率。
13.PPP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指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14.TOT
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移交-运营-移交模式,是指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和运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和得到合理的回报,并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政府部门或原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
15.ROT
ROT(Rehabilitate-Operate-Transfer),即改建-运营-移交模式,是指在TOT模式基础上,增加改扩建内容的项目运作方式。具体而言,即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和运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对过时、陈旧的项目设施、设备进行改建更新,并进行运营管理;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和得到合理的回报,并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政府部门或原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